看猪价大起大落这十年 你现在作何选择?
来源:互联网 2015-06-19 09:09:26| 查看:次
中国养猪网讯:
近日农业部公布5月全国4000个监测点生猪总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变化量。数据显示,5月份生猪总存栏环比微降0.2%,同比下降9.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2%,同比减少15.5%。随着猪价的迅速提升,众多行业内人士预估能繁母猪淘汰将在4月份开始减少并逐渐停止,但不好意思,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证明很多人都判断错误。
产能淘汰到底有多深?
5月中旬,市场又传出养殖户积极补栏母猪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对生猪行情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担忧。母猪存栏一旦开始恢复,就意味着约一年后生猪供应量也将开始恢复增加。养猪业才刚刚走出亏损开始盈利,生猪供应的增加将会加速终结这个新的盈利期,使行业再次进入下跌通道。因此纷纷警告养猪人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给养猪人兜头倒下一盆凉水。那么,今天也来回顾一下历史,和现在做个对照。
我们都知道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入亏损后会带来大量的母猪淘汰,淘汰造成产能减少,从而打开猪价的上涨通道。回顾历史,已经走完的两个猪周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人为淘汰母猪的基础上,疫病造成深度的产能淘汰。
周期一: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
首先是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2006年5月份爆发高致病性蓝耳病,一直持续至2007年初。当年猪价是从6月份开始回升,5月份月均价6元/公斤一路上涨, 2007年1月(当年春节为2月18日)均价9.56元/公斤,涨幅达57%。本轮周期价格顶部出现在2008年4月份,达到17元/公斤,累计涨幅179%。价格上涨期维持了22个月。由于缺乏当年的存栏数据,我们对于当时的母猪存栏变化不得而知。但是从年存栏数据来看,2006年年底母猪存栏相比2005年底减少了5.9%。
这一轮周期猪价的开涨与疫病的爆发期同时开始,这是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疫病特征,它不但会造成母猪流产死胎、仔猪高达80%的死亡率,对育肥猪也有致命的伤害,而且传染性很高。疫病直接造成当期的育肥猪数量大量减少,因此即时就造成了市场的供不应求,从而带来价格的提升。
周期二:2010年6月至2015年
接着是2010年6月至2015年。2010年5、6月份,O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爆发,伴随高热和猪瘟,年底又发生大范围的猪流行性腹泻。当年猪价也是从6月份开始回升,生猪出场价从6月初的9.8元/公斤,至2011年1月(当年春节为2月3日)上涨至14.1元/公斤,涨幅44%。本轮周期价格顶部出现在2011年9月份第一周,周均价达到20.21元/公斤,累计涨幅106%。价格上涨期维持了27个月。从当时的存栏数据来看,能繁母猪由2009年年初的5010万头下降到2010年年初的4690万头,下降幅度为6.8%。2010年年初受到“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导致大量的能繁母猪死亡,后期生猪市场低迷而出现的大量屠宰母猪的现象最终导致2010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下滑趋势。
2010年的母猪淘汰开始于3月份,疫病的开始也发生在3月份。新型的口蹄疫传播很快,当时部分猪场肥猪死亡率100%、母猪流产率达到50%以上。疫病造成的育肥猪死亡率提升,使当期的生猪市场供应量减少,而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率高又影响了未来5-9个月的生猪上市量。
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本轮周期的开始与前两轮猪周期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本轮周期的产能淘汰没有发生疫病,主要靠市场!大家自然要担心本轮周期会不会淘汰不彻底。那么再带大家来对比目前的淘汰与2010年的情况:
通过上图的对比,目前市场的淘汰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虽然农业部的数据令很多人不信服,诸如统计方法、统计对象、政策干扰等各种因素导致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但是,市场上还有哪家机构可以采集到如此大的样本量,可以覆盖这么大的区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产能淘汰有多少?
当然,从供应方面来说,虽然能繁母猪减少,但并不代表产能就会减少,因为我国的PSY在逐年提升,母猪年可提供的出栏猪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就目前的数据来粗略计算未来供应量的话:2014年年均存栏母猪较2013年减少约420万头。按照我们推算,去年我国每头能繁母猪的年可提供出栏猪数量大约在14.7头左右,行业预计今年可以提升0.5-1头的水平,即今年的生总供应量将比去年减少1600万-3900万头,相当于减少全国去年生猪出栏总量的2%-5.3%。
为什么猪价没有暴涨?
就目前的行情来说,猪价从4月份开始一路直上。虽然局部地区出现震荡回调,但是总趋势却未曾改变。生猪行业处于一个洗牌期,除了自然竞争外,政策导向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南北方正在形成不同的两个市场。当前屠宰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呈现胶着状态,一方面原因是猪肉消费端的疲软,另一方面有屠宰企业自身产能过剩原因。养猪人由于资金链断裂、政策压力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这使生猪供应端减少了。原本猪肉消费端虽然有小幅减少,但实际供过于求已经有所改善,但为什么价格难以迅速上涨呢?这就要来说屠宰企业,在前几年,除了养殖环节进入大量资本外,屠宰环节也一样在扩张,屠企之间竞争激烈。在消费市场有所缩减以后,屠宰企业产能并未缩减,甚至仍在扩大,都想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时只能压低价格来与对手企业竞争。这或许才是消费疲软的真正原因。无论怎样,相比屠宰企业,养殖户在生猪的定价权上都处于弱势的一方,只有随着生猪供应量的进一步减少,养猪人在猪价上的话语权才会逐渐显现。
该不该补栏母猪?
养猪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旦投入就难以退出,投入越多就越难退出。市场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处于市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想要追逐的目标,没有人想要安于现状,这就决定了市场时刻处于动态的平衡中,而不会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盈利水平。由于生猪产业准入门槛较低,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一定会不断出现“供求平衡-盈利-增加供应-供大于求-亏损-减少供应-供求平衡”这样的循环圈,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猪周期”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当前行情下,补栏母猪是对还是错没有绝对,有长远规划才最重要,我们常常提醒养猪人要评估自己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说的就是这个长远规划。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