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猪周期 随时准备撤 冷静对待猪价涨跌
来源:农视网综合 2015-08-21 10:12:00| 查看:次
猪周期”其实是一种由价格涨跌形成的经济现象,说白了就是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现在猪肉价格涨了,很多的养殖户就会大量的开始养猪,自然母猪的存栏量也就会大涨。
市场上的生猪供应一多,市场上本没有那么多需求,肉价自然就会跌。于是这个养猪户又面临亏本,会大量的淘汰母猪,这样一来市场上,生猪的供应也就减少,紧接着慢慢的肉价又会再度上涨,就陷入这样一个循环。以往,在我国一个猪周期的周期大概是在三四年,可是如今这个周期正在变短,两年变短到一年。
农副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总让农民陷入无尽的酸痛中,涨不见收益,跌却赔钱不少。市场或供不应求,或萧条冷落,成为了经常暴发的“周期病”,使得许许多多势单力薄的种养农户损失惨重。市场这个无情魔咒阴晴不定,对于大部分精力只用于田间生产的普通农户来说,实在难以把握。而农民在屡次怨天尤人之后,也应该积极地从农产品的“周期律”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免再次遭受打击。
以猪周期而言,据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的平均价格持续上涨,接近每公斤24元,比今年3月初上涨三成。这已经是猪肉价格连续四个月上涨。于是,很多人笑言,“猪周期”又回来了。一些猪肉养殖户表示,只要栏里有猪,就感觉很幸福。不少养殖户也在积极补栏。
那么,猪肉价格还会不会继续上涨?生猪养殖是该补栏还是静观?“猪周期”会不会再一次来临?
“周期律”的产生,最大的诱因就是农民的生产思路狭隘,“去年啥涨今年种啥”、“别人养啥我养啥”,盲目跟从,往往造成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生产的人多了,供过于求,价格也就提不上来。不止中国农民是这样,隔着一个太平洋,美国农民也不遑多让。
2014年,美国养猪史上最赚钱的一年带来了什么?答案很简单,扩群!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1日的生猪报告,12月1日的美国种猪群比去年同比增长了4%。2015年计划的新母猪场将使种猪群再创新高。所有的信号都表明了生猪数量的增长,而历史每次都会证明猪周期的正确。利润驱动了猪头数的增长。生猪头数增加导致了经济损失,进而带来了减栏,这又会带来利润。这就是养猪生产者的生命循环。每次周期下行时,我们最后都会看到生产者数量减少和行业洗牌。
如果进一步探索“猪周期”出现的深层愿意,我们会发现,养猪,是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的阀门。如果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将会以扩大猪肉等农产品供给的方式,充分使用劳动力资源,参与市场分工,增加自身收入;供给增加导致猪肉价格回落。反之,如果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从猪肉供给端迅速转为需求端,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因此,猪周期变化,不仅是农产品供给出现波动的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盈缺、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往返就业的观察指标。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出现同比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这意味着小规模经济刺激即可能导致农产品市场供需快速逆转。此外,近年来猪肉消费步入低速增长阶段,且在全社会倡导节俭风气的影响下,餐饮行业受影响较大,猪肉的大宗采购量有所下降,随着收入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猪肉的潜在消费出现下降。
更本质的逻辑在于,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明显企稳回升,即没有需求端的配合,猪周期的冲击必将大打折扣。7月的经济增速跌幅加深,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中期来看,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未完成、新的增长点未找到、传统经济的结构性顽疾未消化完之前,总需求的恢复都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总结起来,在当前劳动力供给减少、政策刺激效果递减的背景下,经济呈现“短周期、小波幅”的特点,猪肉等农产品价格是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观察指标。
根据生猪存栏和猪周期本身的特征推断,猪周期确实已经开启,但威力较此以往弱化。新的一轮猪价上涨将持续到2016年二季度前后。今年第二季度的猪市可以说是给2015年开了一个好头。第三季度处在高温笼罩之下,影响猪价的便是高温天气带来的肉类消费清淡的结果。夏季猪生长速度慢,疾病多发,生产管理很容易出问题,7-9月份养猪户压栏的情绪也将趋于理性,适时出栏的局面较多。这个时期的猪价主要看需求和供应这两大方面的博弈。
对广大中小养猪户来说,夏秋之季,首要做好的是猪舍的通风降温工作,注意调整养殖密度,防治高热以及蓝耳病等可能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冷静对待涨跌和震荡调整,出该出栏的猪,理性压栏,时刻做好回笼资金的准备,戒骄戒躁。
原标题:进入猪周期 随时准备撤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