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专家黄萍:猪肉行业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2015-09-22 14:46:27| 查看:次
肉制品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肉类产品时的首选。肉类食品因产业链长、集中度低、风险因素多、安全监管难,国家一直把肉类行业作为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近年来,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瘦肉精”、“禽流感”、假牛羊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对肉制品安全提出新要求。如何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控制,建立覆盖整个产业链的长效保障机制,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是我国肉类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二大挑战。近日,成都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成都市肉类协会秘书长黄萍,近日接受中国食品报记者采访,介绍了成都乃至全国生猪屠宰市场的相关情况,对行业规范管理建言。
采访中黄萍介绍到,对整个生猪屠宰市场的行业管理,从2013年底,由商务部职能划转移交到农业部。四川省是去年年底移交,成都市在今年6月开始移交,目前,成都各区县移交工作还未全面完成,生猪屠宰市场的监管工作处于交接期在推进中。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4年成都60家屠宰企业,屠宰数量608.68(万头)。成都市生猪追溯体系建设是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从生猪养殖卖点屠宰场,再到市场销售全部绑定芯片管理,都能查到猪肉的来源情况。成都市原规划2015年要从70多家定点屠宰厂减少到39家,现在还有60家左右,有的在整合规划中。
在原来的生猪管理上,养殖属于农业部门,屠宰管理是商务部门,市场销售是工商局、食药监局,现在,职能整合移交后,养殖屠宰到上市前由农口部门管理,流入市场销售由食药监局负责。现在管理流程上存在于过渡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国内屠宰行业的现状,黄萍表示出自己的担忧。她说,行业是否实行准入制,有专家建言,实行准入制废除代宰制。代宰制就是企业业主专门宰杀生猪,按宰杀数量收取宰杀费的企业。而对于部分企业自己收购生猪,自己宰杀包括销售的生猪屠宰公司,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成都几家大的生猪屠宰公司他们收购生猪宰杀,机械化流水线作业运行成本也大,按产能计算一天可以有5000头的宰杀量,现在基本都不饱和,每天宰杀量仅在几百头” 黄萍说。
成都目前每天生猪宰杀量在13000到15000左右。有6家左右是全自动机械化作业宰杀生猪,其他都是代宰。成都市还有40多家属于代宰,整个北京不到10家,每个屠宰厂每天可以宰杀生猪6000千头左右,几家机械化屠宰厂都能保证成都市生猪宰杀需求供应。国家目前没有明确取消代宰,国内几家大型肉类企业也迫于生存压力,呼吁取消代宰市场。
猪肉食品安全真正做好,需要很多环节把关。企业也希望一个部门加大力度监管好屠宰市场。猪肉价格一直一直以来是居民消费价格波动的晴雨表。
黄萍对记者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四川生猪养殖业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四川是生猪大省养殖很发达,现在已没有竞争优势,规模养殖少没有养殖大户了,四川每天宰杀的生猪很多也是从外地河南、山东等地收购入川。
猪肉行业健康发展任重道远。“养殖到流通,生鲜肉制品原来是9个部门监管,现在主要归口到农业、食药监局部门,职能到位监管落实好会发挥很好作用。期待着生猪屠宰市场更加规范,部门职能整合加快到位,这样才能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屠宰企业发展的期待,也是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肉制品的迫切需求”黄萍建言。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