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未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猪事网 2015-10-10 10:04:40| 查看: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养猪业面临着土地、环保、疫病、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在此情况下,如何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好的养猪模式事关重要,未来养猪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模式的竞争,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未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对于国外一些好的养猪模式我们能否照搬,如何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养猪模式?
吉崇星:北京新道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未来养猪应该朝着适度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为此新希望六和推出了“聚落式”养猪新模式,主要借助当地产业链和相关资源,建设种猪企业、商品猪养殖企业、扶植合同基地养殖户、整合当地饲料企业、发挥食品企业溢价能力、进行系统资源整合,构建区域性养猪聚落。
该模式主要体现3方面的聚集:一是生产单元的聚集。在一个区域内有数个规模种猪场和部分自养育肥场,有众多养殖商品猪的合作农户,有1个或数个服务于合作农户的管理组织(放养部)。二是相匹配产业资源的聚集。在此区域内有饲料厂、猪肉加工厂、担保公司。三是专业人才的聚集。在此区域内聚集众多的生产、兽医、育种、营养等专业人才。
鲍洪星:双胞胎集团董事长
500~10000头母猪的中等规模猪场面临的生存压力最大,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未来中国养猪业主要有两大主体:一类是万头母猪以上的大型养殖企业,一类是50~500头母猪的家庭农场。我国每年6、7亿头生猪出栏,生猪消费量太大了。
未来大型养猪企业会提供年出栏数的30%左右,真正要解决中国人吃肉的问题,需要靠50~500头母猪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这样一个主体,他们才是我国真正的养猪主力。我觉得一些大型企业,未来可能就像美国这种模式。美国模式更多的是公司养母猪,5000头母猪一个场、10000头母猪一个场,然后把断奶仔猪分给有土地的农民去养。很多都是标准的猪舍,1000、1200头1栋,一般养2栋,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农民边种地边养猪。
我认为在东北这些地方,这种大规模养殖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在欧洲看到的,更多是家庭猪场,设备比较好,栏舍条件比较好,对于养猪产生的粪肥也是就近循环利用,很少花很多钱去治理。美国那边就说:这几年养猪不赚钱,或者连续5年平均赚10美元/头。但是粪肥价值就有8美元,一头猪省下来的肥料钱就有8~10美元。所以他们这种是一种良性循环。
家庭猪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单元,适度规模,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我们了解到,欧洲90%以上的猪肉都由存栏200~500头母猪这种规模的群体提供的。我国每年6、7亿头生猪出栏,生猪消费量太大了。未来大型养猪企业会提供年出栏数的30%左右,真正要解决中国人吃肉的问题,需要靠50~500头母猪的猪场这样一个主体,他们才是我国真正的养猪核心主力。所以未来中间层要么往上要么往下,我们在法国、德国这些地方看到的都是这样的。
所以,未来中国家庭猪场通过硬件、人才、设备的改进,整合社会化资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养猪业由养猪大国转变为养猪强国,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何鑫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猪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就黑龙江省而言我认为未来更倾向于3种产业发展模式,一是规模化养猪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的养猪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是发展集团化养猪模式,发展集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生产、生猪屠宰、肉品加工、商业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养殖模式,调整粮食结构、合理化产品生产和连锁式运营模式,既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环境资源又能通过加快体系创新和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三是发展林下养猪模式,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下养猪可以将现代养殖技术与传统散养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经济共赢的复合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