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行业视点:地方猪种 生态文明的必须要素

来源:规模e猪 2015-11-24 08:35:00| 查看:

行业视点:地方猪种 生态文明的必须要素[/page]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延续,为满足居民的肉食需求,我国引进了很多快速生长的外来猪种,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如品种改良站、繁改站、畜牧技术推广站等来从事这些外来种猪的推广。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物质需求,引进快速生长的外来种猪本来无可厚非,但过于看重经济学指标,这种做法也最终刺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地方猪
 

  现代社会中“良种猪”其实并不是优良种猪的缩写,而是特指那些来自国外的猪,如杜洛克、长白、大白、皮特兰、汉普夏等,而土生土长的品种一律被称为地方猪种,如果本地品种被外来猪种导入部分基因,则一律称为“土杂猪”。


  无论是地方猪种,还是土杂猪,都成了所谓“良种猪”的对立面,即“劣种猪”。将外来种猪看成是“良种猪”,主要基于如下的考虑:


  第一,用饲料报酬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现代猪营养学研究中,饲料报酬是一个被广泛滥用的指标,却成了评价饲料配方的唯一所谓“科学”依据,饲料的优胜劣汰完全依靠饲料报酬来定夺。而在现代种猪的选育种工作中,饲料报酬也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指标,其加权系数一直遥遥领先其他指标。


  第二,用生长速度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种猪测定体系中,猪的生长速度也一直被过度追捧,仿佛生长快的猪就是优良种猪,生长慢的猪理应被淘汰而失去其利用价值。由于过度看重猪的生产性能,猪的健康性能就被远远抛于脑后,猪肉的食品安全危机便浮出水面。


  第三,用产仔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满足了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之后,


  猪的产仔率又成了另外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许多重要地方猪种产仔率一直高居世界种猪的产仔率之首,外来的众多猪种中都含有来自中国猪种的高产基因,但中国地方猪种由于不具备前述饲料报酬高和生长速度快两项特点反而被淘汰出局。


  第四,用瘦肉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种猪测定工作中,测定猪的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也成了重要的测定手段和基本的测定技术,甚至已经动用了B超技术。


  由此可见,瘦肉率指标在所谓“良种猪”的定义中也是举足轻重的。这种过度强调动物瘦肉率的做法让畜牧学的科研内涵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受西方文化思维的影响,被披上“科学”外衣的技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的教学体系,更被一些对西方“科学”顶礼膜拜的学者和管理者的近乎声嘶力竭地推广,上述几个指标俨然成了中国当代养猪业的黄金标准。


  中华文化虽然遭受了几次浩劫,但文化之根坚强地存在着,尤其在民间依然植根很深,中国人的味觉并没有被西化。这些学者和管理者们似乎忘了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猪”。不难发现,外来猪种进入中国后植根于薄弱的外来文化,其命运依然堪忧。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