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产量将保持中等偏上增速,未来供求关系如何?
来源:互联网 2015-12-09 11:18:07| 查看:次
中国的饲料养殖市场,它在中国消费占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总需求的占比过半,也因为饲料玉米消费的数据,和最近几年中国玉米的总需求数据,在整体趋势上,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拟合度。中国的饲用玉米消费数据在2000-2007年相对平稳,从 2008开始持续增长,2010年的时候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增速略有放缓,直到2012年达到阶段性峰值。
2013年之后连续两年下降。这是一个从正增长、到缓增长、到滞涨,再到负增长的过程。而在15/16年度内,这个消费的数据是增长还是继续下降?最近一两年内,饲料养殖行业形势,市场有目共睹。尤其是饲料养殖行业和它的上游一样,面临着价格和结构的双向调整。我们在梳理这一年的行情之前,先想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成本从高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存栏数据创7年来最低,要不要补栏?大量进口替代谷物涌进,是新常态还是维持变量身份?行业转型、产能清理,这场大浪淘沙现在有没有结束,而现在的市场结构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和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密切相关。
我们要说的大环境,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现在运行的经济层面。当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减缓的时候,市场对于蛋白,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会下降。根据行业的观察,经济增速会影响猪肉需求的路径在于餐饮消费,几乎可以说,除了股市之外,餐饮消费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另外就是在2012年12月份出台的“八项规定”,也是猪肉需求不旺盛的一个原因。另外和经济层面相关的方向,是当宏观经济继续下滑,现在许多饲料企业贷款、融资的局面非常难。宏观经济下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效益的下降,利润的亏损,直至资金链的断裂,饲料企业倒闭的速度很快。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放缓,消费增长的高峰期告一段落。
大胆的判断,中国的原料以及上下游市场,在新粮食年度依旧是色彩浓重的“政策市”。这个信号,也是说,在要判断的中国玉米市场,在至少一年以内,依然可以将政策调整的导向,为首要考量方向。而这个判断,对饲料企业,尤其是采购环节来说,十分的重要。
从趋势上看,国内生猪价格自3月中旬开始上涨,中间几乎未经历调整,持续上涨到8月上旬,涨幅达到 50%以上,之后进入持续调整行情。这段比较久违的涨价过程,起点是3月因配种母猪少及产仔数量少,加上冬季腹泻的原因,导致仔猪相对稀少,价格上涨。
到 6月末,正逢仔猪补栏时期,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使得仔猪需求空前,仔猪价格也随生猪价格涨速加快,尤其是到7月,出现生猪价格和仔猪同时飞涨的现象,7-8月份仔猪上涨速度加快,我们研究员和很多同行当时也戏称,有些地方几乎是一猪难求。比较有意思的是,生猪价格过高,消费者就比较关注了。
以至于迫使商务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出来向大众解析,说猪价修复性生长,补偿性上涨,是对以前亏损的补偿。但为了避免猪价上涨过快引发的对经济层面的担忧。后来陆续有地方抛储消息传来,河北的保定,张家口还有南方等地均出现过政府放储小批量的冻猪肉的消息。这里面还包括中秋及国庆双节前公开抛售10.2万吨冻储备猪肉。所以到了9月中旬及10月中旬有过两次快速大幅下跌的行情。
不过因为8月份补栏,从时间节点看,依旧能赶上年末旺季行情,导致仔猪价格回落时间落后于生猪价格回落时间一个月以上。而在经历9月中旬猪价大跌之后,担忧和恐慌情绪再度抬头,且9月末补栏,出栏时需求旺季基本已过,仔猪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回落。
目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的基数一直在最低值附近徘徊,即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我们都很肯定的是中国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仍然是比较稳定的,这个需求,即便会受到一些冲击,也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阶段性影响因素上看,反弹仍受到经济、进口和需求的制约。一方面,成本端的改善,会带来业绩的弹性,较好的养殖利润仍将维持,这会进一步刺激生猪养殖产业产能的扩张。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