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提议:玉米每斤八角合适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1-29 10:34:31| 查看:次
国产粮进仓库,进口粮进市场——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最突出的矛盾。其中,玉米的市场形势尤为严峻。
日前,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鹰在“清华三农论坛2016”上表示,自2008年我国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以来,玉米临储价格提高了60%,产量则提高了40%,“增产玉米基本全部被国家粮库吃尽”,形成了所谓的“政策市”。
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势在必行。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玉米产区的玉米收储挂牌价定为每市斤1元(国家三等质量标准),成为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以来首度下调。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玉米临储价格将继续下调。杜鹰认为,该价格调整至每市斤8角钱左右较为合适,补贴可考虑为每市斤2角钱左右。
让市场恢复活力
杜鹰透露,2015年11月底,东北四省的玉米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够全国一年的玉米消费量”。其中80%以上是按照国家临储价格收购的。
由于玉米大部分进了国库,国家又要求顺价销售,导致临储玉米出库价格远远高于下游加工企业收储平衡点,整个玉米产业链岌岌可危。此外,顺价销售导致拍卖成交率极低,2015年7月甚至出现了辽宁的30万吨玉米和内蒙古的70多万吨玉米全部流拍、吉林160万吨玉米成交率仅为4.8%的现象。大量玉米无法出库,由此产生的利息和保管费用支出巨大,财政面临亏损风险。
新粮难进、老粮难出,杜鹰表示,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老粮存放于临时仓库中,“陈化、变质几率、安全隐患很大。”
与此同时,国外的低价玉米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
我国自2008年起连续六年提高玉米临储价格,提价累计60%,但同期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却在一路下滑,从2002年的1746美元每吨降至2015年的933美元每吨。“2015年,玉米国内外价差每吨又扩大了270元,至660元,即每斤相差3毛3分钱。”杜鹰说。
粮食价格较之于“分”,这一价差可谓巨差。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