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业的现状与未来 养猪人的路在何方?
来源:互联网 2016-07-20 10:41:53| 查看:次
1、养殖结构
生猪养殖从传统的每家农户一人一头的散养方式发展至今天粗糙的规模化替代了大量的散养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500 头以下规模的猪场对市场猪肉的贡献率占 55%左右,其中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技术落后、自配饲料、深受疾病困扰、资金短缺的猪场粗略估计占70%以上。还有一定比例的猪场是以游击战形式从事养猪业,市场猪价好就进入,猪价不好就马上撤退,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对猪周期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养猪业要健康良性地发展不是粗糙的规模化、盲目求大,而是做好再求大,规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与本行业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养殖环境)和排污条件设施、流动资金等才能谨慎进入。今天国内养猪业还没有形成竞争格局,未来养殖业一定是专业性很强的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及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这类机构将成为未来中国养猪业的主体。
2、养殖环境
生猪养殖环境从传统的放养、圈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到今天的完全圈养方式,从养殖成本、养殖效益到饲养周期都有了明显改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非规范化猪场生猪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动物福利非常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效益,严重威胁生猪健康,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
如配种、怀孕、哺乳期母猪在炎热的夏天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严重影响母猪产仔率、仔猪成活率、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哺乳期、保育期仔猪在寒冷的冬天没有任何的保温措施,严重影响仔猪成活率、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空气质量、卫生环境、生物安全等都是许多猪场需改进的地方。只有让生猪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下生长生活,生猪的健康状况、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养殖成本、养殖效益、猪肉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3、生猪品种
中国是世界上生猪品种最丰富、养猪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有许多的地方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应激能力、抗病能力、耐粗饲能力较强,肉质和风味、营养价值都很好。近些年养殖者盲目追求瘦肉率、生长速度,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外源性品种,使得国内大量优秀的地方品种绝迹。虽不反对引进优良品质,但更赞同从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中进行培育和改良。改良后的地方品种如湖北白猪、天府肉猪、龙宝猪等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肉质、风味好等特点。在生猪品种改良上不能完全地崇洋媚外,应走国内外相结合的品种改良之路更适合我国国情。
4、饲喂技术
养猪业从有多少喂多少,有什么喂什么,想怎么喂就怎么喂的传统喂养发展到今天的人工定时定量饲喂、自由采食,干喂、湿喂法,智能化全自动供料系统的饲喂技术,根据不同环境和软件硬件设施结合自身猪场条件和利弊关系综合应用,在一些特定时期和阶段饲喂技术对生猪发病率、疾病康复、生长速度、饲料成本、养殖效益影响巨大。
如母猪不同生理周期饲料喂量、喂法直接影响母猪产仔率、初生仔猪品质、母猪生产性能、生产年限等,仔猪开食、断奶,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在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温、湿、转栏、噪音等)、接种疫苗、疾病潜伏期、疾病期、疾病康复期、生猪运输前后等情况下,正确的饲喂技术都会发挥很大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猪场的赢利能力。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