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你还在闷头养猪吗?这样离淘汰也就不远了。

来源:一财网 2016-09-13 17:19:20| 查看: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猪”真的站在了风口上。
 

  9号,在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16)》(下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整个生猪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74万亿,但是存在生产效率低、消息不对称、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为互联网+生猪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将倒逼传统的生猪产业链,在推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促使生猪养殖、流通、屠宰等各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拉长猪周期减缓波动,并且推动生猪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
 

  十年四轮猪周期
 

  多年来,我国的生猪和猪肉价格呈现出明显的波峰与波谷交替的周期性特征,简称“猪周期”。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会经历3-4年的时间。同时,在每个周期过程中,还有生猪疫情、政策调控、季节性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周期特征各具特色。
 

  《报告》显示,最近十年内,我国猪价经历了四轮周期。
 

  第一轮是2003年4月到2006年5月,历时38个月,本轮周期猪价主要受“非典”疫情和农业优惠政策的影响。
 

  第二轮从2006年6月持续到2010年6月,历时48个月,本轮猪周期猪蓝耳、高热病、猪瘟等疫情频发,因此当期的育肥猪大幅减少,导致市场生猪供不应求,从而带来猪价格的提升。
 

  第三轮从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历时58个月,猪价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在时间上长于以往猪周期
 

  第四轮从2015年3月开始至今,目前处于本轮猪价格的上行阶段,由于散户养殖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而抗风险能力仍然很低,因而大量散户退出了市场。而规模化的养殖场扩充产能又受厂房、场地、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不可能迅速大规模增加产量。与此同时,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大量禁养、限养,导致大量猪场被强制拆除,因此导致即使猪价上涨生猪存栏仍然下降的局面,因而本轮猪周期明显长于以往。
 

你还在闷头养猪吗?这样离淘汰也就不远了。

 

  “互联网+”变革猪产业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蛋白来源。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肉类有6成左右来自猪肉,而农村则为7成左右。生猪产业链包括养殖环节,上游育种、饲料加工、兽药疫苗环节,下游屠宰加工消费环节。
 

  《报告》提到,以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整个生猪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74万亿。其中占大头的是养殖环节和下游屠宰环节,前者对应销售额1.07万亿,后者对应销售额1.19万亿。这两个环节占产业链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生猪产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终端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参与到生猪产业各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报告》称,互联网的应用将给生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变传统的产品思维为信息和数据思维。
 

  目前,猪产业“互联网+”整体上正处于起步期和摸索期。市场上出现的很多利用互联网+生猪产业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比如,在行业资讯方面,主要是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为客户提供行业资讯,了解各地的价格变化,从而做出生产决策;在猪场管理方面,通过管理软件为管理者制定生产决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提升每头猪的盈利水平;在电子商务方面,打破农资购买及生猪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产业金融方面,将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与生猪产业供应链结合,为产业链内相关主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快生猪产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报告》提到,不论是传统农业企业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还是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农业,都正在根据本公司的资源和特点开展猪产业互联网相关的部署和实践。不过,目前进行“互联网+”生猪产业的主力军是传统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原因在于传统农牧企业有深耕行业,积累大量产业经验和客户资源等优势,而新进入的互联网公司在业务推广、营销、业务运作的成本上比较高。
 

  大势所趋的猪产业“互联网+”
 

  猪产业“互联网+”不但为行业带来变革,还带来了良性的社会价值。
 

  《报告》提到,猪产业“互联网+”将建立生猪产业的大数据,随着猪场采购、生猪养殖、出栏、价格等数据的积累沉淀,并结合GDP、人口、消费水平等外部数据进行分析,将有效地帮助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主体,如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养殖户、屠宰场等制定生产和销售决策,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生猪溯源体系,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此外,生猪产业大数据的日益完善,能够建立生猪疫情和价格预警机制,分别用于指导生猪养殖和各个主体进行生猪交易,以及政府的决策制定。
 

  目前,在生猪产业“互联网+”的推广和落地过程中,也遭遇了初期推广难度大、智能设备普及率低、生猪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金融创新难度大等系列难题。但是“互联网+”猪产业乃大势所趋,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政策、科技等都在不同程度推动其逐步完善。
 

  由于散户和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是我国生猪养殖主体,但是在猪周期的影响下,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法律要求下,散户养殖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而被逐步淘汰,促使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预计到2020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化猪场将提供52%的生猪。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介入将拉长猪周期、减缓波动。
 

  原因在于,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和生猪大数据的不断完善,使得猪场存栏量的大规模补栏和减栏将更加科学和有据可依。另外,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可以为生猪疫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测预警,大幅降低疫情引发的生猪数量的非正常减少和消费者因恐慌而减少猪肉购买的现象。这就有效地平抑了生猪供给和需求的波动频率和幅度。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