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帆船之都 看猪业乘风破浪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7-05-23 09:22:22| 查看:
次
我国生猪养殖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后,目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6年,由于市场猪价的理性回归,生猪价格的报复性上涨,猪价全年保持在相对高位运行,养猪企业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在产能调整过程中,中小企业不断退出,大中型规模企业持续积蓄能量;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产业布局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认为,新的养猪格局正处在激烈变化中,如何有效破解这些现实问题,变不利为有利,变困难为机遇,充分利用生猪产业布局调整和环保拆迁的有利时机,尽快实现生猪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是迫切需要业界探讨的问题。
“当前猪病或者动物疾病,包括人的疾病都非常复杂,有本事的人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没有本事的人则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我国现存的疾病,就把它搞复杂化了。”对于目前我国猪系统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认为,要理出头绪,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实就六个字:繁殖、腹泻、呼吸。然而,从目前看,“生得少,死得多,长得慢”,制约着养猪效益的提高。陈焕春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其中,猪瘟野毒感染不到3%,现在是我国净化猪瘟最好的时期。对于伪狂犬病毒,头胎母猪应该在配种前就免疫,在产前跟胎免疫,这样控制效果更好。对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现在基本上可以用疫苗解决。“现在腹泻的疫苗很好,还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控制腹泻,猪场没臭味,也没有蚊虫了。”
牧业发展,良种先行,一直以来,育种对养猪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生猪总量和规模都处于世界前列,30多年前,种猪企业私有化推动了现代种猪产业的发展,如今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种猪质量的要求一定是越来越高,这为种猪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分析,近几年大型养殖企业逐渐呈全产业链化发展,种猪育种企业更加专业化,聚集度越来越高,区域联合育种趋势明显。目前,我国在终端种公猪的选育严重失衡,急需尽早建立有效的终端父系选育体系。目前,湖北、湖南等省份正在积极开展区域性联合育种工作。陈瑶生建议,超大型养猪企业独立建群选育,大中型种猪企业进行区域性联合选育。“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大,未来可能是‘最大’,但能不能说是‘最强’?达到目标还需要多长时间?这需要整个行业思考。”
一个好的模式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养猪业也不例外。环保压力、土地压力等造成养殖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国际竞争力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养猪业的现状,也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对此,我国养猪业应该怎么做?规模化养猪技术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楚端认为,养猪业要向工业化转型。一是定位升级,由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变为食品加工业。二是模式升级,由农户、农场模式,转为工业模式发展。“工业化的本质是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做得最差。”王楚端举例:“如果以工业化本质看待养猪,猪肉就是食品,那么屠宰加工前的一段时期,监管就一定要更加严格,包括用药、休药期等。今后,产业化经营将成为主要生猪经营模式。”
除了具体的疾病、育种等因素,宏观政策也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其中,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行业关注的热点。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处长辛国昌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畜产品也从拼产量到拼质量,再到目前阶段的拼效率,畜牧业发展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从问题产生的根源看,要改六大结构:一是产业结构。禽肉的生产效率最高,而就目前肉类品类结构而言,猪肉占比63%,禽肉22%,猪肉占比太高了。二是区域结构。越是需要调整的地区,养殖密度越大。三是投入结构。目前政策投入多,撬动的社会资本不够。四是排放结构。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率不到50%。五是动力结构。经营方式粗放,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六是分配结构。产业链分配结构不合理,比如奶业,养殖、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分配比例约为1∶3.5∶5.5,养殖户获利最低,风险最大。”
目前,我国猪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畜牧业发展环境来看,环保压力对规模养猪企业的约束趋紧,养殖布局中资源承载能力与饲养规模不匹配,大规模养殖企业增长速度放缓,国外猪肉产品进口压力不断增大。正如李希荣所说,“只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猪业的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