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告诉小明,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养猪。结果后来,小明阴差阳错的考上了农业大学,学习了畜牧,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畜牧行业,并且逐渐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可突然觉得‘大家别开玩笑了,不好好学习,猪都养不了!’”
近期,生猪价格跌倒让人崩溃的境地,虽然,利润流失甚至赔本买卖使得原本还风风火火的养猪业进入了一个很低潮的时期,可怕的是这个周期还可能本拉长,这将会是一场持续的战争。不过,既然行情已经走到这样,过于关注价格只是徒增烦恼,趁着行情低谷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或许能让自己把握好未来的机会。
时至高考,正是多少寒门学子鱼跃龙门的大好机会,但如若没有情面十年寒窗的积累,怎么可能会考上理想的大学。
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不好好学习,就回家养猪”的说法真的已经过时了,养猪需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比任何工科、理科差。像大学里的动物医学专业,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绝对和人医不相上下,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学兽医的学生能在读研阶段转成人医。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养猪人,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兽医:本科动物医学专业,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简单地说,无论是疾病免疫、流行病治疗还是外科手术,这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是你需要具备的基础。
畜牧: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营养学和生产学为主通过介绍动物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以及饲料配比,同时掌握生猪如何繁育更优质的后代。简单点讲,不同阶段的猪吃什么、吃多少,不同品种猪怎么养,杂交优势如何建立等都需要你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
……
再往下细分,还有免疫、预防、临床、营养、育种、草业科学等研究方向,越是生产实践过程,越应注重细节管理。
你以为这就完了?
作为新一代的养猪人,管理学知识应该也要有所涉及吧!一个猪场的运作毕竟也是需要很大的领导能力;人力资源学告诉我们,员工离职并一定是员工害怕吃苦;经济学告诉我们猪价成周期性变化真的不是因为屠企压价;市场学告诉我们供需关系能改变事物价值;建筑学告诉我们,负压通风能增加猪舍内的空气质量……
所以,当你不了解的时候,请不要说“不好好学习,就回家养猪”,现在,不好好学习,连猪都养不了。一切跟生命相关的都是极其复杂的交叉学科,他不等同于流水作业,意外和突发事件处理才是一个养猪人价值所在。
国内养猪业经历了最近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早已经不是靠家家户户圈养三五头、靠剩饭和泔水饲喂的状态。规模化程度带来的博利润也让不少家庭农场主动退出,未来,除去资金链,知识储备不足,人才不能满足需求,也将是限制养猪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
目前,中国养猪业已经迈进了规模化和自动化的阶段,单纯体力劳动会越来越少,去年开始,不少主攻猪场建设的企业逐渐的崭露头角,有的取得较好的成绩,成功上市新三板。而这些公司的成功除了行业发展的推动之外,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积累,研发和投入使用,把知识转为生产力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消耗点多少工程师和养猪人的努力。
饲料方面,随着饲料企业的发展,统一的饲料配方生产的饲料对生猪生长影响的差异越来越小。配方定制化越来越高,不同猪场所用饲料配比的细微差异将会决定饲料企业能否生存。而调节这些细微差异的一定是具备动物营养知识储备的相关人才。
预防,兽药,疫苗等养猪相关的产业都需要哪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更高学府学习专业知识的新青年。
养猪呢?
一天饲喂多少?不同阶段的猪怎么饲养?免疫程序怎么设置?流感、喘气、咳嗽、血斑怎么治疗?疝气怎么处理?精液质量检查如何进行?配种如何安排?出现厌食应从何下手?
……
所以说,简单的体力劳动一定是被机械取代,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习性将会是决定你能不能养好猪的基础,临床的专业技能将会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所以说,如果什么都不懂,还想把猪养好,还是不要开玩笑了!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原则是:
转变方式,提质增效;农牧结合,优化布局;龙头带动,产业融合;市场主导,政策支持。
发展目标是:
通过提素质、增效益、保生态、促安全、稳供给来提高中国养猪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从生产、效率和生态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做到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生态,这些国家制定的大方向都是这个阶段养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要求的越多,涉及的层面越广,需要的专业知识就越多,需要不断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
类似于学术界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越来越得到重视,养猪和生态,养猪和种植的密切关系也在慢慢的引导养猪人寻找新的突破。随着上一代养猪人的的逐步退出,新一代养猪人不仅仅是要具备养猪知识,专业复合型人才未来才会走的越来越顺利。
未来养猪一定是知识碰撞和专业技能的比拼,所以,不开玩笑,不好好学习,猪也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