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养猪场的生存问题,近一两年被讨论的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禁养政策划定区域的农民无法继续养猪,另外,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也让很多农村散养户退出了养猪业。那么,农村养猪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呢?
如果被划到禁养区,那谁也没办法,这是国之大计,农民朋友们也应该理解。当然,一些地方的农民养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打压,大家也应该积极发生、积极抗争。如果没有在禁养区,那能否生存下来,就全靠自己的做法和能力了。
首先,目前的农村养猪场,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把粪污处理好,也就是在污染这个事儿上不能心存侥幸,因为这个事儿只会越来越严格。当然,处理粪污需要成本,养猪规模小的农村养猪场,肯定是承受不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规模换实力。
其次,农村养猪场到底多大的规模才有能力和资本把粪污处理好呢?目前业内的普遍看法是至少上百头母猪。也就是说,母猪存栏量达到百头左右养猪场,就完全有实力在粪污处理方面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和设备,禁绝污染的发生。
第三,仅仅是规模扩大了还不够,农村养猪人还得尽力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场的机械化程度,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探索更安全更高效的养猪模式。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养猪竞争中生存下来。
对于很多农村散养户来说,很难达到百头母猪的规模,所以他们势必会被淘汰。而对于一些已经有几十头母猪的养猪场来说,扩大规模,解决粪污,降低成本,能做到这3点,那政策灭不了你,大猪场挤不死你,你的养猪场就可以在农村长期存在,长治久安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