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小散养猪场不断地被关停,规模化猪场加速发展,大资本积极入驻,当然这是行业的进步,但是基层的呐喊我们也要关注。多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群众有饲养生猪的习惯,这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虽然这样的饲养方式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要求,但重在疏通而不是堵塞。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局之下,地方政府应该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精准脱贫攻坚等大政方针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科学养殖和规模养殖,在满足城乡居民饮食生活需求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所以说改革必然是进步的,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的更近一步发展,农民的收入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改革与生存的矛盾或许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应该降到最小化。
自去年起,国家开始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对生猪养殖业的调减非常明显,饲养地区从限制发展区向潜力增长区转移。环保和资源的倒逼以及行业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正当时。
如今,开展生猪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发展特色畜产品、不仅仅是提高行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发展本土品牌的需要,更是打破发展“瓶颈”有效改革。因为现在市场需求更加青睐绿色、健康的产品,之前的商业化的猪肉已经非常普遍,但也没有了什么价值增长点。现在国家在鼓励地区发展优质安全的特色畜产品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不仅仅能够解决经济问题,还能够提高国内畜牧产品的竞争力。
生猪养殖业的环保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
这两年环保整治的力度从深度和广度上的力度均让人倍感压力,但是环境已经破坏至深,资源在大量的减少,这样的情况倒逼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据数据统计,我国生猪年饲养量大数接近12亿头,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8000多万吨的肉类产品,同时产生的畜禽粪污包括屠宰场清理粪污产生的污水等高达30亿吨。而这30亿吨的废弃物有变废为宝的潜力,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我们攻克的。
我们能够感受到生猪养殖业的环保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因此,在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生态养殖、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已经是需要层层递进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养猪业大有可为但也是冲击重重
据数据显示,我国猪肉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2%,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8.5%。同时,去年猪肉进口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量200万吨。而且如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要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那么从理论上推算,每年需要增加约550万头猪的消费量。
从一组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是养猪大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基数都是很大的,国际市场已经虎视眈眈,可见中国养猪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所受的冲击也不小。
除了进口猪肉的冲击之外,本国经济增速放缓,环保重压、资源的掣肘等均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因素,“大有可为”的背后是荆棘丛生的压力和挑战,这必然也是强者的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