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农户的契约精神基石不再
事件:8月17日的一则消息,宜昌正大将一名养殖户告上法庭,因为这个合作农户私自将猪出售。而8月底,一位合作农户则反馈,由于其未装风机,正邦则迟迟不给其猪苗。
点评
公司+农户,作为温氏传奇故事中核心的要素,被众多企业模仿甚至是照搬过去,以期能再创造一个个辉煌故事。如果去研究温氏的历史,会发现这种模式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契约精神。就是那种曾经你我患难与共,如今我们同富贵的不离不弃精神,在温氏的整个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公司+农户的合同无论制定的多么详细,都会有意料不到的问题出现,而且合同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便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时候了,这时候合作关系基本不可延续。所以情感基础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和作用。
如今,当公司+农户用于养猪扩张时,那种情感基础已经难寻,有的便只是利益之间的往来。就是你能给我更多的利润,我便与你合作;你若不能给我更好的利润,我便与其他公司合作,甚至出现私卖的现象。尤其是这几年养猪形势大好,正好也是各大公司快速扩张的时期,基本不用提什么情感基础,所以才会不断地有合作崩溃的消息出现。而且远远不止这两家公司面临这样的问题。
2、如果不一刀切,能有什么办法解决环保问题?
事件:8月份,四川、山东相继表态环保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关了之。给了行业人士莫大的鼓舞。
点评
一刀切,一关了之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究竟是怎样?是只有关停才能解决问题?还是相关部门不愿意去想办法?或者是相关部门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况?在这场环保风波中,相关部门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仅仅是制定规则,发号施令?还是说应该承担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直接把挑子摞给养殖户?
在现有的做法中,会发现直接摞挑子给养殖户的不在少数,实际上很多养户真的不知道怎么样解决环保问题好,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然而,现实是相关部门的人员也不知道怎么样好,积极一点的也会跟养殖户取经,然而再推广。不积极的怕是只能想到关停的做法了。
3、强拆养殖场的政府,请依法行事
事件:近期,《法制与生活》报道,凤台县广书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广书,向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起诉凤台县人民政府、凤台县桂集镇人民政府在拆迁补偿安置事宜等问题未协商一致、未作出强制执行决定、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对凤台县广书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进行强拆的行为。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安徽省凤台县人民政府和凤台县桂集镇人民政府强拆凤台县广书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违法。
点评
近来,养殖户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几起养殖户遭违法强拆的案子获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以前,包括现在也是,很多行业人士都会认为,如果想找一个养猪场的碴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养殖户经常就是哑巴吃黄连。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并不是政府强拆都能是对的,养殖户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认清政府也有不懂法的时候。要知道,如果政府不懂法,养殖户也不懂法,那么吃亏的只能是养殖户自己。
4、上半年淘汰300万头母猪?
事件:环保部8月24日通报,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1.3万个。
点评
此数据被人用于推算上半年的母猪淘汰量,得出300万头的结论。这个数据是蛮吓人的,但是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有多少?平均30头母猪的量是凭空想象还是真有可信依据?另外,关停或搬迁是不是就意味着母猪量的减少?那些搬迁或者另起炉灶的猪场就这么被和谐了吗?
我们总想预测未来很长时间的猪价,然而我们掌握了历史的数据,却依然没法预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