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养了全球一半的猪,也吃掉了世界一半的猪,是个不折不扣的猪业大国。但是,中国离养猪强国之路还甚远。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越趋通畅,不少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远赴欧美,或亚洲临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理念,以期赶上国际先进养猪水平。
据悉,目前中国养猪行业PSY的平均水平为18头左右,而国际上成绩最好的国家却已然达到了30头以上的水平,这当中的差距足有40%,可以说,中国养猪离强者之路仍然颇有距离。
向强者学习,与智者共伍
中国俗语有言:近朱者赤。中国养猪业要想赶超国际水平,唯有向强者学习,与智者共伍。不少企业早已着手跟国外养殖技术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并与国内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内养猪技术水平提升。澳德便是其一。
早在3年前,为了帮助养户解决种源难题,澳德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动物遗传公司合作成立了澳德集团加拿大养猪研究院,在遗传改良与育种体系的改造建设上探索适合国内实际的技术手段,并与养户共享。
据澳德集团董事长胡晓村介绍,为了了解加拿大养猪的真实情况,他多次带领了商务考察团,亲赴加拿大,对其养猪业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加拿大这个年轻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虽然只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却已经斩获了一系列世界养猪历史性的记录。
“经过多年的遗传改良与育种体系管理,加拿大种猪更是成为了一项世界性拳头产品,被不少国家的养殖场引进。”胡晓村对加拿大种猪的遗传改良与育种体系的严谨与坚持甚感敬佩。据英国养猪协会BPEX于2014年12月5日发布的InterPIG全球养猪报告显示,加拿大猪在育肥期的日增重与众多国家的地方猪相比,排名第二,与第一名的丹麦猪仅有4%的差距。
澳德集团加拿大养猪研究院院长渥龙先生告诉记者,在加拿大,养殖场目前的PSY水平大概在28-32头左右,而目前中国养猪业的普遍水平距此仍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此外,和其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一样,加拿大的养猪自动化程度同样也是高水平的,各阶段猪只的饲料不仅采用计算控制机械喂料,甚至连饮水、清粪都是自动化;且猪场采用全密闭式饲养,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均可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实现了舍内恒温。因此在加拿大,如果猪场PSY没有达到25头以上是比较难“过日子”的。
“加拿大这个‘后起之秀’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成果,对于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而言,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胡晓村说。为此,澳德不仅和OSI(加拿大安大略省种猪改良中心)、CCSI(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加拿大农业与食品部、基因联盟猪场和饲料厂等机构的相关官员和技术专家进行实地参观与座谈交流,了解国际前沿养猪资讯,更和这些相关权威机构、专家和猪场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澳德集团驻外养猪科研机构,专业服务于澳德轻松养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推广。
“轻松养”助养猪人应对市场竞争
对于中国的养猪人来说,上有环保政策的压力,下有猪价行情波动的影响,内有疫病爆发的风险,外有进口肉、走私肉的冲击,形容中国的养猪业处于“内忧外患”当中似乎也并不为过。
在目前多方的压力下,实现“自动化硬件设施、遗传改良育种、生产技术方式、科学系统防疫、生态环境保护、肉品安全管理”等全方位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或许仍有现实性的困难。但是,这并不代表养猪人可以停下脚步,放弃追逐,因为养猪业淘汰的往往是那些固步自封者。
“中国的养猪业和国际相比,90%的区别在于人才和信息化管理。”渥龙先生表示,目前中国的种猪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都是从欧美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中引进,饲料营养用的基本也是国际配方,养殖设备的设计理念也同样是来自欧美国家,但养猪水平和国际一流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大部分的猪场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以及缺乏能把管理体系执行到位的人才。“好料的发挥建立在好的体系上,好的体系需要好的人才来执行。”渥龙如此认为。
为此,澳德和渥龙以及加拿大的一些权威养猪专家联手,一方面继续在遗传育种上发力,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加拿大的养猪管理体系培养大批懂得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人员。而这些技术人员俨然成为了“澳德轻松养”当中的又一王牌。他们不仅会深入到猪场一线当中,帮助猪场进行“种、养、料、防”等全方位的系统改造建设,更会手把手地教养猪人如何精确饲喂母猪以提高母猪产奶量和奶水质量,从而让小猪吃上好奶,长得更快更健康。同时,还会传授他们用软件记录数据、用数据来分析问题等技巧,让他们进一步学会科学化、现代化养猪。而这样国际化的养猪模式,将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