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扩张,隐患无穷
从2016年以来,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新建猪场,尤其是饲料企业在饲料业务逐渐边缘化的情况下,更乐意参与到这一场养猪热潮中,时至今日,大企业的扩张仍在继续。饲料企业进军养猪,只有一小部分是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失败的,甚至是亏损的。他们都忽视了一个本质问题,就是猪肉消费基本已经饱和,未来养猪业竞争的本质已经发生改变。我相信在2018年,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企业因为盲目进入养猪业务,而越来越困难,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今天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养猪是一个生产猪肉产品的过程,而为这些产品买单的永远是终端消费者。企业具备再大的产能,再低的成本,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那就会被市场淘汰。今年我们看到猪价表现出和往年很大的差异,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消费端变化引起,消费者不仅关注猪肉价格,更加关注猪肉品质和绿色安全,去年同期大肥猪已经很吃香,但现在市场上牛猪,肥猪价格一直上不去。很多企业都把提高出栏体重作为增加效益的主要手段,但殊不知,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猪肉消费有2个重要变化:口味和安全。谁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绿色安全猪肉,谁最终能赢得这个市场。
养猪业的竞争也会随着变化!
正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养猪业的竞争逻辑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以下2方面会发生变化。
从生产成本竞争到生猪品质竞争
今天所有的养猪企业都在谈成本,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生猪品质。低成本只能在今天获得一定优势,而市场需要的高品质。尤其是改善猪肉风味和生态有机养殖,规模化集团并没优势。比如,最近2年兴起的液态饲喂和发酵饲料,在降低成本,改善猪肉品质方面,有先天优势,但这些技术、新模式恰恰适合100头--200头母猪规模的家庭农场。
从全产业链到精细化分工时代
今天所有的养猪企业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在做好养猪的同时做好进军食品,只有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食品,自己的养猪事业才可持续,今天饲料企业进军养猪,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很快就会遇到养猪的产能饱和和淘汰赛,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最终在食品端取得胜利。所以,我更看好分工协作模式下的家庭农场。从种猪、饲料、动保到养猪再到屠宰加工,整个养猪产业链通过分工有效协作,共同为消费者生产健康的猪肉。饲料厂只需为猪场提供高性价比饲料,赚饲料加工费,猪场养好猪,再到下游加工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品。精细化分工反而可以提高效率,把控品质。
家庭猪场才是中国养猪业的未来!
无论何时,我都坚信家庭猪场才是养猪业的未来。无论是从成本控制还是环保还是从经营活力上说,家庭猪场都有很多优势。
从土地成本上来说:今天,养猪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规模化集团首先要拿到地,还要解决后期的粪污消化问题。而每亩农田上可消化的猪粪是有限的。按照每亩耕地消化10头商品猪粪污,10万头猪场至少要有10000亩地去承载。而年出栏量在1000头到2000头的家庭猪场,只需要周围200亩耕地即可承载。
从采购成本上来说:今天整个饲料、动保企业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尤其是网购的兴起,更是直接降低家庭猪场的采购成本。加上家庭猪场本身就具有的人力成本优势、土地环保优势,家庭猪场的生产成本可以做到更低。
从经营管理上来说:家庭猪场的自主经营意识,责任心和抗风险能力,要远远高于规模猪场、养猪集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