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受多种因素制约,生猪规模养殖企业总体扩张速度放缓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 2018-01-06 10:04:36| 查看:

  为调查了解生猪规模养殖增长情况、大型养殖企业异地发展、扩张计划及环保模式、环保成本等问题,2017年9月至12月,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派出多组人员对黑龙江、吉林、贵州、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区内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企业涉及温氏、正大、牧原、正邦、雏鹰农牧、大北农、天兆、德康牧业、铁骑力士、四川齐全、金新农等20多个规模养殖企业。
 
受多种因素制约,生猪规模养殖企业总体扩张速度放缓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研背景
  
  随着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最后期限的临近,各地清退猪场的力度不断增大。随着环保整治行动不断升级,散养户和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大量退出。拆迁消减的产能缺口给大型养殖企业带来了扩张机会。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6年,农牧业上市公司养猪类项目投资合计414.43亿元,153个养猪项目覆盖了国内22个省份及海外的越南市场,与2015年38个养猪项目以及2014年22个养猪项目相比,增长幅度超过8倍。根据部分公布的信息汇总,这些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将增加27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
  
  2016年以来,大企业增加的生猪产能究竟有多少,增长幅度是否也像投资增幅那么巨大?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分多次赴东北和西南等相关省区开展调研,对企业未来计划、养殖用地、土地储备、环保投入、环保模式及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
  
  二、主要结论
  
  (一)规模养猪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总体有放缓迹象
  
  对6个省区的规模企业调查表明,所调查企业的2016-2020年生猪规划产能为出栏3545万头,2016-2017年实现新增产能为出栏肥猪516万头,占规划产能的14.5%,正在新建的猪场产能为出栏699万头,占规划产能19.7%。
  
  调研企业中,上市公司2016-2017年实现新增产能为出栏肥猪301万头,占所规划产能的14.5%,正在新建的猪场产能为出栏343万头,占规划产能16.6%。与上市公司公布的投资增速相比,已经实现的产能和正在新建的产能增速实际都很低。非上市公司2016-2017年实现新增产能占规划产能的比例接近上市公司,占比为14.6%。不同之处在于,非上市公司正在建设的猪场产能占规划产能比例较高一点,为24.2%。
  
  规模企业新增产能和即将增加的产能增长幅度与企业雄心勃勃的计划相比,可以明显感觉产能扩张放缓。
  
  (二)环保政策严厉,难以实现种养结合是生猪产能扩张的最大阻力
  
  在调研中,了解到环保是最大的阻力。一是企业普遍反映新建猪场环保审批难,费心费力,耗时长。各地环保部门对相关法规的理解与执行差异较大。有些地方,环保部门要求猪场必须对废液处理达到农业灌溉标准,而不管猪场周围是否有可以利用养殖废液的土地,用“达标排放”来代替“资源化利用”,监管方式僵硬、不合情理。相似的条件,有些地方可以通过审批,有些地方就不可以。即使周边的土地是本集团公司的,猪场尿液也必须处理成灌溉用水才能浇灌田地,而不能当成肥水资源化利用。农垦系统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最典型。二是,养殖企业有地建设猪场,但很少企业有足够的土地用来资源化利用养殖场废液。多数猪场周边有土地可以消纳,但是土地不是本企业所有,多数情况下是分散农户拥有。种养不能实现有机结合。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如土地属于多个农户,养殖企业难以一家一家谈判;种植业一方难以沟通达成使用沼液协议或者随意毁约;企业建立输送沼液管道面临收昂贵过路费;种植业灌溉有时间次数限制;建设田间存储池等水利设施投入大;输送管道时常被人为故意破坏,维护管理难;输送管道被破坏后废液泄露造成污染面临严厉处罚。比较典型的是海南的一个规模养殖企业花费100多万建立管道等设施将沼液输送灌溉周边农田,最后被迫全部拆除,再花费高额资金建设废水处理厂将沼液处理成农业灌溉用水。还有一个企业猪场本来可以存栏1000头能繁母猪,因为环保关难过,为避免环保处罚,只养殖200头能繁母猪。
  
  (三)无足够的养殖用地是规模企业产能扩张放缓的另一个原因
  
  用地困难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与环保政策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一是各级政府在土地规划中,没有留出专门的畜禽养殖用地。二是环保影响之下,规模化生猪养殖对土地需求高。由于环保对养殖场选址及废弃物处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养殖场被要求远离水源及村庄地区建设,造成了养殖场选地用地比较困难。从调查情况看,即使是在东北寻找养殖用地难度也很大。东北地区的基本农田、基本草原、湿地保护区等划定后能够用于养殖的土地就很少了。如果是耕地、林地或草原等,还会涉及缴纳复垦、复原费用,按平方米计费且费用较高。只有少数进入东北较早的企业拿地较多且便宜,多的拿地10多万亩。后期进入的企业拿地费用大幅度增加,而且遇到很多困难。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改变规划,减少或减缓投入。在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寻找养殖用地则更加困难,而且平整土地费用高。当前受环保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在用地审批上遇到很多困难,进展速度很慢。
  
  (四)规模猪场环保投入较大,运营费用较高
  
  所调研的企业多数采用干清粪模式,固体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或直接由周边种植业从业者收购,尿液收集通过后进入沼气罐厌氧发酵,然后再次固液分离,液体一般都通过设施处理达到农业灌溉标准,部分地区周边有田地的养殖企业直接将沼液通过管道等途径灌溉周边田地或果园。不经处理直接资源化利用的猪场几乎没有。所以,多数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都比较大。调查显示,多数猪场环保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在10%左右。有些先进的种猪场环保投入比例更高一些,比如在东北某企业建设的原种猪场里环保投入占固定资产比例高达23%。海南的猪场建设总投入相对比别的省区要少,故环保投资占比更高些。例如,所调研的一个10万头出栏的猪场环保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15%左右。废弃液体处理环节运营费用一般在2.7-6.5元/吨,平均为4.5元/吨。
  
  三、建议
  
  (一)继续加强监测,引导企业适度扩张,维持行业生猪产能紧平衡
  
  继续加强监测,定期收集、汇总、分析种猪生产数据,撰写月度报告,及时发布《生猪生产形势月度报告》,引导企业适度扩张生猪产能,稳定生产。目前生猪产能基本合适,生猪供需维持紧平衡,对行业发展有利。除了及时发布实时监测信息外,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年初在中国猪业发展大会等多次提示生猪养殖企业“切忌在市场形势好时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要掌握好发展节奏,实现低成本扩张”。目前看,这些措施是有成效的。
  
  (二)建议农业部门或协会与环保部门联合组织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培训考察,加深环保部门对养殖业的了解
  
  调研中发现,环保部门对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在不同地区理解差异较大,养殖场周边有土地足够消纳养殖场的粪尿,这属于资源化利用,不属于污染物排放,则不应该按照污水达标排放来管理。本来种植业需要大量有机肥(包括水肥和干粪肥),但部分地区环保部门为避免环保督察担责,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地强制要求所有养殖场必须进行沼气生产并将沼液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上田浇地,这本身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农业部门或协会若能联合环保部门,对地方环保执法部门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其执法水平,并考察多种形式的典型的资源化利用的生猪养殖场,加深基层环保部门对相关法规的理解和对畜牧业生产的了解,对不属于排放的几种情况达成一致的认可,减轻规模养殖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和审批环节的难度,必将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建议从体制的角度打通种养结合的障碍
  
  现在种养不能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多数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民个人所有,承包土地的农户没有动力使用有机肥,更没有动力去配合养殖业完成粪尿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企业在这方面举步维艰,不得不断地加大环保投入,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物力。这需要从机制、体制上做根本的变革。从根本上扩大有机肥的市场空间。建议政府合理补贴引导、提高农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完善法规强制种植业使用有机肥。将保持土地肥力和有机质含量等制定成标准纳入法规,成为土地承包者必须履行的责任。政府可以成立一个种植业、养殖业共同参与的公益性组织(或企业),专门负责土壤肥力测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鼓励采用制造有机肥方式处理病死畜,推动规模养殖业废弃液体的资源化利用。也可采取政府集中采购、低价或免费供给农户使用、企业合理缴纳一定处理费用等多种方式,解决公益性组织(或企业)运营问题。还可以将养殖业粪尿资源化利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真正将项目资金用在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政府拿出魄力,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的阻扰,首先从行政管理上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和环保上的融合。
  
  (四)科学规划,合理提供养殖用地
  
  目前,多数地区对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比较积极,但对于适合养殖的区域并不指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出发,尽快制订养殖规划和用地指标,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搞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要结合畜牧经济的发展需要、环境、疫病防控等因素,科学制订畜牧业养殖用地规划,划出适宜养殖区,根据环境承载量确定养殖数量。只有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有力的促进种植业和肉食品加工业及饲料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粮食的就地转化和使农民增收。同时,还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畜牧业是促进以农业为主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是促进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是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具有导向性、带动性的重要产业,需要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任何不重视畜业甚至歧视畜牧业的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生猪 养殖 环保 调研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