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烧干锅”,不搞假混改——摸底国企改革“中粮方案”
“烧干锅”,是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双连对单一追求量的增长、量利背离的形象说法。作为中央管理的我国第一大粮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中粮25日公开了2017年“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4825.2亿,同比增长9%;利润总额118.3亿,同比增长80%。量利背离局面终于扭转。
在向国家交出史上最好成绩单同时,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共享改革红利,基层员工基础工资普调5-8%。
中粮首先要“姓粮”
央企有使命,有主业,不能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中粮首先要“姓粮”。对体制再造过程的中粮,“减减减”的另一面是“增增增”。
两年来,国有资本不断向核心主业集中,中粮2016年主业投资额占比上升至40%,2017年进一步升至76%,2018年投资计划将保持在65%以上。主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粮油糖棉核心业务经营量迅猛增长:2017年约1.5亿吨,其中国内经营加工量5721万吨,增长近1677万吨,增幅32%。
量增了,利更要增。中粮的粮油糖棉核心业务效益提升非常明显,2017年利润总额超过50亿元,比2016年的17亿增加33亿元;占集团的比例从2015年的负贡献,提高到2017年的42%。
不搞一股独大“假混改”
“要防止‘一股独大’,不搞‘假混改’。”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粮集团党组明确提出:除粮油糖棉核心主业上市,保持51%控股权以外,非主业都可以把股权降到50%以下。
“混改的本质是职能转型,各专业化公司治理和运营机制全面优化。过去是拎着脑袋上战场,现在是拎着家当上市场。”赵双连说,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来破解矛盾,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中粮方案:管资本与管资产分开,改革集团总部职能,定型专业化经营商业模式,聚焦主业,经营资产有进有退,通过混改上市优化资本结构。
搞就搞真混改,员工持股,利益捆绑。通过混改,中粮包装化危为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超额完成预算,员工押上全部身家的股票价格实现翻番。
换帅选将,“党组三管”
2016年中秋之夜,蒙牛换帅。中粮改革坚持党管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业绩考核动真格,连续两年业绩未达成预算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降职。
赵双连认为,中粮方案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的有机结合。事关改革发展大计的重要发展方向、重大战略布局,由党组研究决定。坚持管战略、管班子、管考核“党组三管”原则。
2017年4月,中粮在安化召开中茶业务发展座谈会,2017年5月在烟台召开葡萄酒业务座谈会,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果断换帅、大胆选将,模式更清晰、目标更积极、班子更有力、经营上台阶。中国茶叶2017年利润总额、ROE提前完成党组确定的三年翻一番2018年目标。
党管干部,关键是抓关键少数,抓一把手,不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中粮集团党组统一干部管理的标准和程序,明确了集团党组和专业化公司的干部管理权限,不再交叉管理,党组管理的干部数量,比改革前下降了19%。
2018年是中粮由恢复性增长转向常态化发展的开局之年,中粮将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坚持聚焦主业、量利兼顾、适度放量,从严治企、严控风险。“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年营收5231亿,同比增长8.4%。粮油糖棉经营量增加20%;利润总额130亿元,增加10%;在收入、利润完成预算情况下,资产总额5865亿元,同比增长8.8%,专业化整合、混改等工作全面完成。”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说。
纵向比,进展大;横着比,差距大。2017年,世界四大粮商,中粮资产第一、营收第二、利润第三,营收和利润均比去年提升一位。但与老牌世界大粮商相比,中粮存在一系列差距:论抓一手粮源的能力,人家在世界140个国家建立了480个收粮设施;论快捷高效物流,人家建立了遍及全球的智能化物流体系;论产融结合,人家以金融资本为主业服务,不断通过科研推出新产品。“这些我们刚开始做,有的才开始想。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世界一流大粮商,不当坐商、官商、老爷商。”赵双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