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为什么家庭农场和养殖集团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养殖群体?

来源:张小化 2018-06-26 08:59:16| 查看:

 
  过去10年,国内散养户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家庭养殖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过去10年,国内生猪养殖结构逐步从金字塔型转为纺锤型结构。成本水平及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产业结构变迁方向,家庭农场以及大型养殖集团成本相对较低且资源获取能力较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成本偏高,资源获取缺乏优势,因此,未来养猪业结构将从当前的纺锤型向“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转变,家庭农场和养殖集团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养殖群体。
 
养殖群体
  
  1.定义不同的养殖群体
  
  在讨论养殖结构变化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对散户、家庭农场式专业养殖户、中小规模养猪场、大规模养殖场做个定义。
  
  按一个产业周期200元/头的历史盈利在计算,年出栏100头以下的养殖户都不是职业养殖户,养殖更多的只是副业。因此,我们定义年出栏规模不足100头的群体为散养户。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户夫妻两人的家庭农场,在不使用雇工的情况下,一般自繁自养情况下能够养殖年500头左右的生猪出栏(若只做育肥,则可以达到1000-2000头左右)。随着设备的更新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家庭农场的养殖能力也将提升。目前来看,以家庭成员为核心,通过1-2个雇工,家庭农场的管理能力最多可以实现母猪存栏100头的养殖,也就是年出栏2000头。当前阶段,我们定义年出栏100-499头的群体为家庭农场式的专业养殖户。
  
  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的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这种投资规模,一般均属于公司化、集团化运作。因此,我们定义万头以上猪场为大规模养殖场。
  
  而夹在专业养殖户及大规模养殖场中间的,年出栏500-10000头的养殖场,我们定义为中小规模养殖场。更细致一点的划分,年出栏500-2999头,投资规模300多万,属于小规模养殖场(这等规模养殖场也有部分是家庭农场)。年出栏3000-10000头,属中等规模养殖场。
  
  2.2007-2015年间,养殖结构从“金字塔”型向“纺锤型”演变
  
  由于畜牧业协会统计的只是场户数及其比例,为了更好的反映存栏规模的变迁,我们在场户数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生猪出栏数量,对每个存栏结构中的平均存栏规模做了相对保守的假设,最后得出一个当前的国内生猪养殖的出栏结构。
  
  2007-2015年,生猪出栏结构反映出以下几点变化:
  
  01  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年出栏49头及以下的散养户从8010.4万户下降到4406.59万户,降幅达45%。年出栏99头及以下的散养户出栏比例从占主导地位的52%下降到占比只有约23%。
  
  02  规模化养殖场占比迅速提高。以需要雇工的年均500头以上生猪出栏为基准,规模化养殖场的占比快速增加,场户数从122,788户增加到259,931,增长112%;出栏比例则从2007年的28%提高到56.13%。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超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从2007年的50家增加到了2015年的261家,增长422%!
  
  03  家庭养殖主体规模扩大。散养户占比的下降,除了退出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向专业化养殖户转化。同样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散养户数量快速下降,但专业化养殖户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年出栏100-499头养殖户的数量从2007年的54.2万户增加到75.8万户,增长了40%。
  
  这些变化,用图形表示,就是养殖结构从此前的金字塔型结构逐步演变成纺锤型结构。
  
  基于当前的养殖结构,我们对养殖规模化趋势下养殖产业结构的变迁做过阐述。由于单个养殖企业对于猪价格缺乏定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因此,在猪价的周期波动中,成本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成本水平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基于不同存栏结构的成本及资源获取能力分析,国内目前养殖成本按养殖规模划分,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结构,即家庭农场及大型养殖集团的养殖成本低,而中等规模养殖场养殖成本高。
  
  3.家庭农场及大型养殖集团优势更明显
  
  01  家庭农场成本优势分析
  
  家庭农场相对于中等规模养殖场而言,其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成本低。越是规模化的猪场,越注重建立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厂房。简单测算,一头母猪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万元,按10年摊销,如果一头母猪每年供给20头小猪,则一头肥猪成本中,折旧占到100元左右。但家庭农场而言,他们要么并不考虑折旧问题,要么设备和厂房均是以前建好的老设施,每年摊销的折旧较少。
  
  ② 养殖效率高。养殖效率的高低是决定生猪养殖成本最重要的因素,甚至超过了饲料成本。家庭农产养殖效率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a)母猪产仔率高。夫妻两人养猪一般是从事养殖行业多年,经验丰富,并且因为关系到自身的养殖收益,通常比雇工来养更为认真负责。这就意味着家庭农场的PSY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中等规模养殖场还要高。b)疫病风险较小,生猪死亡率小。规模猪场由于生猪数量多,得病的几率更大,死亡率更高。
  
  ③ 人工成本低。由于养猪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并且不自由,因此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在家养猪。目前外雇人员的费用约3万/年,并且外雇人员技术参差不齐,不一定会100%认真负责,造成养殖效率的低下。且家庭农场在核算成本时,并不需要考虑自身家庭劳动力的用工折价问题。
  
  ④ 环保设备投入少。规模猪场需要解决猪粪和污水等环保问题。从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的调研情况来看,猪场环保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在10%-15%之间,一个万头猪场头均固投1200-1500元,则沼气和污水处理设施花费可以超过200万元。即使国家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备投入,但此后每年仍需持续投入以保证环保设备的运营。而家庭农场由于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环保设备投资远低于规模化猪场。
  
  对于中等规模养殖场而言,除了以上成本劣势外,土地等资源条件的硬约束也限制了其规模的做大。国内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以及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底线,决定了美国式的大农场不会是国内农业的发展方向。政策的引导方向是发展家庭农场式的规模化养殖场。而中等规模养殖场,由于其跟政府的议价能力不足,对于新建厂房所需的土地资源获取难度较大,成为限制其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瓶颈。尤其是在目前养殖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政策环境下,土地越发成为养殖场的稀缺资源。
  
  02  养殖集团成本优势分析
  
  除了小规模养猪场外,另外一个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是大型规模养殖集团,比如温氏、牧原、正邦等。
  
  ① 成本控制力强。一方面,大型养殖集团既然能够做大,其管理经验必然较为丰富,管理相对严格。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先进的设备投入,可以把成本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型养殖集团一般都自己配有饲料厂,具有饲料配方研发、饲料加工生产能力,能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而饲料是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
  
  ② 拿地能力强。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大型规模化养殖集团,其与政府的议价能力强,凭借相对丰富的政治资源可以获取扩张所需的土地,保证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
  
  ③ 融资能力强。大型养殖集团资金实力相对雄厚,融资能力较强,对于猪价周期的波动风险,抵抗能力强。
  
  因此,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竞争格局将呈现出哑铃式结构,一端是大型养殖集团,比如温氏、牧原、正邦等,他们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另外还有资金优势;另一端是家庭农场,他们成本控制能力强,养殖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