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成本上涨及贸易战越来越激烈,豆粕行情在此情况下又逐步缓慢走高。多家饲料企业人士表示今年四季度大豆存在1000万吨的缺口,且预测最晚在8月末,国内豆粕价格将开始大幅上涨。由于国际形势等的复杂多变,今年豆粕价格犹如过山车一般高低起伏,因此也有人表示不用担心。您认为豆粕价格将会怎么变动呢?
上游供应足,下游需求弱——饲料企业正经历“痛苦的挣扎”
今年4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目前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25%的关税,国内豆粕供应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单边价格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因生猪养殖亏损,二季度豆粕走货量同比下滑明显,一度使得现货持续负基差,三季度豆粕需求是否会出现一些转变?下半年猪价能否出现周期性的反转?在7—9月核心生猪补栏季,大型养殖企业以及散户的补栏意愿和心态如何?
为此,期货日报和券商调研团队深入我国核心的饲料养殖地区——华南地区,对当地大型粮油企业、饲料企业和生猪养殖企业等进行了走访。
肇庆市锦峰饲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饲料原料贸易企业,玉米和豆粕年贸易量占据国内前列。该公司董事长梁四妹认同市场主流的观点,即未来国内可能有1000万吨左右的进口大豆缺口,国内大豆到港压力或将在9月开始明显下降,10月市场将大概率出现挺价行为。
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采购部负责人招泳勤介绍,2017年公司饲料销量60多万吨,其中30万吨猪料,今年上半年饲料销量为28万吨,同比减少,其中五成是猪料。“公司饲料销量出现下降,一方面是受行业养殖利润亏损,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公司客户主要为散养户,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招泳勤表示。
此外,4月份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豆粕市场参与热度较高,饲料企业和贸易商出现较为普遍的囤货现象,这也是导致后期需求疲软,现货压力较大的原因。
“今年四季度大豆存在1000万吨的缺口,我们对下半年蛋白需求持谨慎乐观态度,预估年度蛋白增长在2%—3%区间。针对大豆供应缺口,目前公司主要是进行一部分基差采购锁定货源,同时积极寻找杂粕替代,如葵粕、棉粕、国产DDGS、豌豆等,不过目前认为杂粕替代的幅度比较有限。”招泳勤表示,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目前他们已经采购了部分10月到次年1月的远期豆粕基差。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以来,公司将发展重心转向畜禽饲料,今年将重点突破猪料。据了解,2018年海大饲料产量目标为1100万吨,其中猪料250万—300万吨。从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司在华南地区饲料销量逆势增长,其中猪料同比增长为60%—80%。
海大集团采购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已经对贸易战相关主题的交易异常疲劳,在价格数次冲高回落之后,市场明显回归冷静,豆粕价格将最终回归供需,预计最晚在8月末油厂的大豆库存开始明显减少时,国内豆粕价格将开始大幅上涨,目前国内豆粕盘面价格并未完全体现大豆供应缺口的事实。随着9月以后大豆和豆粕库存的下降,豆粕的基差也将随之上涨,目前应处于豆粕基差最弱的时间,因而他们会考虑接货豆粕1809合约。
“豆粕需求7-9月较二季度环比略微转好,预计三季度需求将不温不火,但相对看好四季度的旺季需求。”海大集团采购部负责人表示。
在调研中,多家饲料企业均表示,目前对豆粕远期基差的采购仅采取防范贸易战风险的策略,采购少量10月到次年1月基差合同,整体采购较为谨慎。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不对500头以下的存栏量通过环评,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补贴全部取消,因而导致小养殖户的数目只降不增,大养殖集团对养殖户进行吞并,开始生猪养殖行业的洗牌。
“由于肇庆及周边地区被规划至珠三角地区,肇庆市以及四会市政府拆猪场较为明显,其中四会一带猪场拆掉比例甚至达到80%,大大降低了广东省散户的数量和占比,进而也影响了该地区散户对猪料的需求。”梁四妹介绍称,根据广东省政府规划,广东省的养殖业逐渐转移至粤西地区,如茂名等。“过去广东省自配料生猪占比约为30%,而在环保以及行业洗牌后这一比例或许下降至20%。”
“上半年猪价较差,造成全行业的亏损,价格最低曾达到4.9元/斤。近期国内猪价持续上涨,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出栏速度偏慢。目前为需求淡季,预计本轮猪价的反弹将持续至9月以后,但对远期猪价仍不看好。”国内某大型龙头农牧企业负责人说。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把近期生猪价格的上涨归因于年后仔猪补栏不足和当时的疫情。
梁四妹认为,随着9月以后中秋、国庆双节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或将呈现继续反弹的趋势,但大养殖企业的生猪出栏量或将在四季度明显增加,长期来看猪价仍不太乐观。
“仔猪价格并没有跟随生猪价格上涨,说明下游补栏情绪并不好。”招泳勤说,从行业周期以及龙头企业层面看,过去几年生猪养殖利润高企,资金充足,目前扩产计划虽有滞缓,但启动速度必定很快。“另外,很多项目会在2019年上马,所以我对2019年生猪养殖并不看好,甚至更长期看也并不乐观。除非大企业开始进入亏损周期,否则猪肉价格很难见底。”
综合记者的调研情况看,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对远期猪价不看好。